過去十年,以太坊擴容技術不斷演進,Rollup 已然成為公認的主流解決方案。然而,隨著 Rollup 的廣泛應用,其內在的複雜性、高昂的成本,以及潛在的中心化風險也日益顯現。
Signet 則是一款以“務實”為核心理念的全新 Rollup。它試圖通過極簡的架構重構以太坊擴容路徑,不再盲目追求 zk-Rollup 和 Optimistic Rollup 之間無休止的“內卷”,而是提出一個更輕量、更快速、更公平的替代方案。Signet 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易用、高效的以太坊擴容平台,讓更多用戶和開發者能夠受益。
Signet 作為以太坊生態下的新型 Rollup,秉持“務實”路線。與行業內追求極致複雜性的 zk-Rollup 或 Optimistic Rollup 不同,Signet 選擇回歸本質,摒棄繁重的證明系統與狀態根 (State Root)。它採用更簡單、更高效的機制來實現鏈間資產轉移和交易執行,力求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。
Signet 最大的特點就是架構極簡、操作直接、部署容易,並完全兼容以太坊虛擬機 (EVM)。開發者可以像使用以太坊主網一樣部署智能合約、連接錢包、使用 dApp,無需學習新的編程語言或框架,也不需要配置複雜的節點集群。
Signet 引入了基於市場的鏈間資產交換機制 (Instant Swaps),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同區塊跨鏈轉賬”。這種機制打破了傳統 Rollup 的鎖倉模式,允許用戶在無需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,快速便捷地完成跨鏈資產轉移。
在區塊生產方面,Signet 採用輪值機制取代了常見的拍賣制度。這種設計旨在避免少數建塊者壟斷網絡控制權,從而推動更公平的生態參與,讓更多節點有機會參與到區塊的生產和驗證中。
一句話概括:Signet 就是一個更簡單、更快、更便宜、人人可用的 Rollup。
當前以太坊 Rollup 生態面臨幾個根本性難題:系統設計過於複雜、跨鏈效率低下、區塊生產權高度集中,以及開發部署門檻高。主流 Rollup 項目延續了 Plasma 時代對“證明系統”的執著,不論是零知識證明還是樂觀驗證,雖然在安全性上提供了理論支撐,卻在實際使用中帶來了極高的計算開銷。最終,這些成本都被轉嫁給用戶,體現在高昂的手續費和較低的交易吞吐能力上。
Signet 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路線,徹底拋棄證明系統和狀態根,避免了大量資源浪費,直接降低了運行成本。
在資產轉移方面,它用市場化的即時交易機制取代傳統橋接方式,跨鏈資產可以在同一個區塊中完成轉入與轉出,省去了漫長的等待與鎖倉,真正做到了“秒到”。這極大地提升了跨鏈交易的效率和用戶體驗。
不僅如此,Signet 在區塊生產機制上也進行了重構,採用輪換式的建塊權分配方式,打破了當前以太坊和大多數 Rollup 中建塊權被少數巨頭壟斷的局面,讓更多參與者能夠公平參與網絡運行,提升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。
此外,Signet 的部署與運維流程極度簡化,開發者無需再維護多節點系統或複雜的橋接邏輯,只需對現有以太坊節點做一次輕量升級,即可運行一個完整的 Rollup 系統。這種簡潔、高效的架構,不僅降低了使用和參與門檻,也為 Rollup 的未來發展打開了一條更實際、可持續的路徑。
Signet 提出一個核心主張:Rollup 本不該如此複雜。我們不需要再在證明機制的堆疊中尋找答案,而應回歸用戶真正關心的三個核心:速度、成本與可用性。Signet 的設計理念正是基於這三個核心要素,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更高效、更經濟、更易用的以太坊擴容解決方案。
根據 Signet 官方 X 帳戶披露,其開發團隊為 ini4 tech,是一個專注於下一代以太坊的研究團隊。他們曾與 Reth 團隊共同開發了 paradigm 的執行拓展層。paradigm 是一家以研究為導向的技術投資公司,曾投資了 Optimism、Blast、Starknet 等知名項目。這表明 Signet 背後可能存在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。
目前 Signet 尚未公布融資信息,官方 X 置頂的是一個 github 的代碼庫,用於創建 Signet 系統生態。這意味著 Signet 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,但其開源代碼庫為社區參與和貢獻提供了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