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银行保险业巨震!谁在哀嚎,谁又在狂欢?

author 2025-04-02 2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

“报行合一”:银行保险业的洗牌与险企的突围

近年来,银保渠道一直是保险公司重要的销售阵地。但长期以来,这个渠道也存在着不少问题,比如销售模式粗放,费用竞争激烈,甚至出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。自从2023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重拳出击,力推“报行合一”政策落地后,银行保险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

银行代理保险收入“断崖式”下跌

“报行合一”的核心在于约束银行保险渠道的佣金,简单来说,就是要求保险公司上报给监管部门的费用,必须和实际执行的费用一致,不能暗箱操作,也不能通过各种名义变相提高手续费。这一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,2024年,各大银行的代理保险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,简直可以用“断崖式”来形容。

平安银行的代销保险收入暴跌超过七成,只剩下8.43亿元;招商银行虽然代理保险保费有所增长,但是收入却下降了超过五成,只有64.25亿元。就连财大气粗的国有大行也未能幸免,农业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的代理业务收入都下降了两成以上。交通银行更是直接表示,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“报行合一”政策的影响。

这种现象说明,过去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,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费用支出,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。现在监管部门出手整治,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,短期内银行的收入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
上市险企的“逆势增长”

然而,有趣的是,就在银行叫苦连天的时候,多家上市险企却实现了规模和价值的同步增长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
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8.1%,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新华保险银保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增速高达516%,价值贡献占比也提升到了40%。平安寿险、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也实现了规模保费和价值的双增长。

这种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局面,说明“报行合一”政策实际上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牌。过去,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不惜牺牲利润,通过高额手续费来吸引银行合作。而“报行合一”政策打破了这种恶性竞争,让那些真正具有产品和服务优势的保险公司脱颖而出。

这些头部险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,严格控制成本,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上,从而实现了降本增效,提升了盈利能力。说白了,就是以前靠“砸钱”抢市场,现在靠“硬实力”说话。

政策松绑:头部险企的又一春?

除了“报行合一”之外,监管部门还取消了银保合作公司数量上限,也就是打破了“一对三”的限制。这意味着,银行可以与更多的保险公司合作,保险公司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银行渠道。

这对于那些产品和服务优势突出的头部险企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。它们可以在维持较好盈利水平的基础上,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新华保险就表示,政策放开后,公司已经与超过58家银行开展了合作。

当然,政策放开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。各家保险公司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如果还抱着过去“靠关系、靠费用”的旧思维,恐怕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。

总的来说,“报行合一”政策和合作数量限制的取消,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银行保险业的格局。它一方面规范了市场秩序,挤掉了不合理的费用空间;另一方面也为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。未来,银行保险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,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,而那些能够顺应市场变化,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,才能最终赢得市场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Powered By huitongfx.com